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诗人,以简短抒情诗、独特标点和创新的准韵闻名。她创作近1800首诗,主题包括死亡、自然、身份与内心世界,许多作品在她去世后出版。
Emily Dickinson 的名言
名言:29

把勇气披上 为温暖 为看见 为自由 与行动 与呼吸
最后,若要让勇气成为日用之物,可从三步开始:其一,为自己设一件“信号物”,如一条颜色鲜明的围巾或一张口袋卡,提示当下最重要的价值。其二,把难事拆成最小可行动单元,并在每次完成后做一次短暂复盘。其三,寻找同伴见证,让可见性变成互相扶持的光。如此,勇气不再是偶尔的闪亮,而是随身的织物,既保暖,又照明,还助我们自由地行走。 [...]
Created on: 11/6/2025

把 开始 的 事 完成 就是 给 未来 的 承诺
最后,完成需要可感知的“收官仪式”。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2016)主张下班前进行“关机例程”,把未竟事项转化为明日的第一步,并在日历中预约时间。类似地,“收尾清单”“最后五分钟总结”“给明天的开场白”这些微小动作,会把承诺从抽象信念变成可复用的流程。如此循环,你今天完成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在明天汇成一股稳健的信任。 [...]
Created on: 11/4/2025

让 好奇 在 黎明 化作 行动
最后,为了不让晨光即刻熄灭,建立“从笔记到迭代”的通道:把晨间所得归档为一页卡片,预约当天一段可交付的小步;在午后复盘,决定保留、舍弃或升级。你也可以借用富兰克林《自传》(1791)的晨问:“今天我能做些什么好事?”将其替换为“今天我如何检验那个好奇?”如此,黎明的惊醒不只停留在心跳,而是通过连续的微行动,抵达傍晚可触的成果。 [...]
Created on: 11/2/2025

走出 疑虑 让 简单的选择 成为 一扇 门
最后,让简单之门保持可逆与可续:如同 Oulipo 文学团体(20世纪60年代)以约束激发创造,有限的门框反而拓展了表达的空间。我们在伦理与人际抉择中也可如此操作:先选择可修正的小善、小诚、小助,然后让经验校准更大的承诺。当疑虑再次积尘,记得返回那一扇最简单的门——推开它,光线就会从缝隙里进来。 [...]
Created on: 10/31/2025

希望是那有羽毛的东西 -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19世纪的美国诗人,她的作品常涉及自然、死亡和不朽等主题,这句关于希望的诗正是她深入探索人类情感和精神力量的体现。 [...]
Created on: 6/9/2024

希望是那带羽毛的东西 -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著名的诗人,19世纪生前默默无闻,但如今她的诗歌广为流传。她的作品常常探讨自然、生命和内心世界的主题,这句话体现了她对人类精神的深入理解。 [...]
Created on: 6/8/2024

希望是那羽毛的东西 -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她的作品常常探讨自然、爱和死亡等主题。在这段文字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希望的理解。 [...]
Created on: 6/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