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Shi (Su Dongpo
苏轼(1037–1101),号东坡,是宋代重要的诗人、词人、书画家及官员。其词章与诗作中关于大江与明月的名句广为流传,对中国文学与文化有持久影响。
Su Shi (Su Dongpo 的名言
名言:5

River and Moon: Impermanence Meets Endurance
当下的热搜与流量像“浪花”,转瞬起落;而跨时区的通话与云赏月,又让“共婵娟”成为可感的日常。由杨慎到苏轼,我们学会两件事:承认流变之必然,仍不放弃可实践的恒久——健康、亲情与彼此的牵挂。于是,面对滚滚江水,我们不再惶急;仰望一轮明月,仍能郑重地说:愿你我长久,虽远同此时。 [...]
Created on: 8/30/2025

千里共婵娟:时间与距离的和解
最后回到当下,视频连线、云赏月与全球直播,使“共婵娟”从想象化为实时经验。尽管相隔时区,人们仍能在同一画面里数云、举杯,这恰是古典愿景的现代显影。于是,传统不再只是背诵的诗句,而是被不断实践的生活动作。 [...]
Created on: 8/30/2025

共赏明月 但愿长久 穿越千里 人月同辉 情在天涯 此心不渝
最后,通信方式从驿站尺素到视频通话,而“共婵娟”的路径并未改变:人们依然以同一时刻的月光校准彼此。屏幕传递的是脸庞,月色传递的是心意;前者即时,后者恒久。这一古典的愿望因科技而更可达,却仍需被珍重地说出——正如诗句所示,愿人长久,方能与光同在。 [...]
Created on: 8/30/2025

明月作伴 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从诗到心 今昔同证
最后,在今日的时空中,这句诗仍具实践性:异地家人可以约定同一时刻视频通话、同步赏月、共读此词,把“共婵娟”落实为具体的仪式。每逢中秋,社交媒体中的祝词常以此句收尾,既继承古典,也传递现代的互慰与守望。因而,这份恒久回响,既照亮过去,也温暖当下。 [...]
Created on: 8/30/2025

明月为媒 千里相望 共寄 人长久 之愿
因此,这句诗在中秋语境里被反复吟诵,成为举杯时的温柔口信:即便天各一方,也能通过同一轮月亮互致平安。自古“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即是人心常情;而苏词提供了一种更成熟的安放方式——不强求相聚,却以共享之景维系情感的“长久”。 [...]
Created on: 8/3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