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目标:承受人生的真正动力
创建于:2025年5月10日

生活从不会因为环境而变得无法承受,而只是因为缺乏意义和目标。—— 维克多·弗兰克l
环境困境与内在感受
维克多·弗兰克l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真理:生活的重压并非源自外部环境本身。二战期间,弗兰克l身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生还者,亲身体验到极端环境下的痛苦,但他在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强调,真正让人崩溃的不是外界恶劣的条件,而是人们内心的空虚与对生活意义的丧失。
意义缺失导致的承受困境
由此发展,若一个人无法在苦难中找到意义,生活便容易让人感到无法承受。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人生目标或意义容易引发精神空虚、迷茫与抑郁,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弗兰克l通过一系列营中故事表明,那些能熬过极端困境的人,往往是心中有着强烈生活目标与意义感的人。
目标感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看,人生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力量与动力,帮助我们穿越种种逆境。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可以承受任何生活中的‘怎么样’。”这种思想与弗兰克l不谋而合,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有光,我们就能找到前行的勇气。
现代视角下的意义追寻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下仍然感到空虚和无力。这恰恰印证了弗兰克l的观点:环境改善未必带来真正的幸福,唯有深刻的意义追寻和目标设定,才能构建内在的支撑。例如近年“意义疗法”的普及,便是源自于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提升抗压和幸福感。
积极行动与意义建构
最后,理解到意义和目标的决定性作用后,我们应主动去建构个人的生活愿景。无论是通过工作、家庭,或是服务社会,人们都可以在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动力源泉。正如弗兰克l总结的那样,只有不断追问“我为何而活”,人生才会变得可承受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