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跃:跨越怀疑与确定的鸿沟
创建于:2025年6月29日

信仰中的一步能够跨越怀疑的鸿沟。——索伦·克尔凯郭尔
怀疑的本质与不可避免性
首先,要理解克尔凯郭尔这句名言,必须承认怀疑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地位。怀疑是一种思考和探寻真理的动力,它迫使人们不断审视和挑战自己的信念。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现代哲学,怀疑一直被视为认知的起点。然而,正如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中揭示的,怀疑也会让人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使人对所有可能的确定性感到无望。
信仰与理性的边界
顺着上述思路,克尔凯郭尔认为,理性虽然能让我们不断接近真理,却无法彻底填补存在的空白。他指出,真正重要的问题,往往超越了理性的解释范围。柏拉图《理想国》中就提出,理性有其极限,而某些终极命题(如上帝的存在)只能通过信仰来面对。因此,用理性处理怀疑,只能到达鸿沟的边缘,而无法完成跨越。
信仰之跃:将怀疑转化为超越
正因为怀疑无法完全消解,克尔凯郭尔提出了‘信仰的飞跃’这一核心观念。他在《论我的人生道路》里强调,信仰不是理性论证的产物,而是超越理性的主动选择。这一跃不是丢弃怀疑,而是在怀疑的深渊上迈出一步。因此,信仰既不是逃避怀疑,也不是对怀疑的压制,而是在承认怀疑之后,选择赞同某种超越的意义。
历史与文学中的信仰跃迁
这种‘信仰之跃’在历史和文学中屡见不鲜。例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主人公米什金对受苦与爱的态度堪称信仰之跃;而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也通过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反思,最终迈出转向上帝的决定性一步。这些例子表明,对于无法用理性解释的终极问题,只有勇于迈出信仰之步,才能获得灵魂的平安。
当代生活中的信仰抉择
最后,将这种观念放到现代人的生活中,信仰之跃依然有极高现实意义。在面对事业选择、人生意义或伦理抉择等‘无解之题’时,我们终要在怀疑和迷茫中勇敢迈步。心理学家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在《活出意义来》中指出,人的终极自由就是在无法确定的处境中作出赋予自己意义的决定。这正回应了克尔凯郭尔的主张:正是信仰的一步,让我们走出怀疑,迎向人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