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险购买多样未来

约 3 分钟阅读
风险是我们用来购买不同未来的货币。—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风险是我们用来购买不同未来的货币。—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风险是我们用来购买不同未来的货币。—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风险即货币的隐喻

埃尔哈特把风险比作货币,提醒我们:每一次抉择都是一笔用不确定性支付的交易。你以承受损失的可能作为价格,换取结果分布的改变与上行空间。正如货币有面额与汇率,风险也有大小与溢价;想要不同甚至更好的未来,就必须接受波动、延迟与失败的账单。基于此,再看她的人生更显贴切。

飞行员的下注与边界

1932年,她单人横跨大西洋,成为首位完成此举的女性;1935年又从檀香山飞抵奥克兰,证明长程飞行的新边界。1937年的环球尝试最终失联,但在每一次起飞前,她都在用勇气支付票价,购买一个关于女性与航空可能性的未来。由此,我们转向更一般的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的定价视角

决策理论区分可度量的风险与无法统计的不确定性(Knight,1921)。多数人因损失厌恶而避免下注,正如Kahneman与Tversky(1979)所示,我们往往高估小概率损失、低估长期复利,于是反复购买可预测但贫瘠的未来。理解这一心理偏差,有助于定价我们愿意为不同未来支付多少。接下来,看市场与创业如何运用它。

投资与创业的期权思维

金融告诉我们,分散化让你用同样的成本购买多张未来的门票;而真实期权理论(Dixit & Pindyck,1994)主张先小投以保留选择权,再在信号明朗时加码。创业实践亦然:以低成本试点、快速迭代、果断止损,实为用有限风险购买信息与路径。顺势而下,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的选择

个体层面,选择深造、转行或移居,都是以短期不确定性换取长期分布的右移。社会层面,基础科研与绿色转型像一笔预付溢价,意在降低未来灾损与锁定技术红利(Stern Review,2006)。因此,关键不在于回避风险,而在于挑选值得的风险,并设计承受它的制度。然而,价值选择离不开约束与底线。

伦理、外部性与制度

风险的收益与代价常不对称:有人决策,别人承担外部性。伦理上,勇敢不同于鲁莽,前者自担后果,后者转嫁成本。监管红线、透明信息与安全网,让承受风险者分享上行、避免下行集中于弱者;破产保护与失业保险等安排,则降低尝试的沉没代价。最后,让我们将隐喻化为具体做法。

将隐喻化为行动

实践中可遵循三问:第一,我正在购买哪一种未来,它与现状的差异具体是什么;第二,最坏情形能否承受,如何用限额、对冲与冗余把下行封顶(Taleb,2012);第三,有无更廉价的试验可以先买到信息。如此,我们便不再盲目冒险,而是以可负担的货币,理性购得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