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
带有 #月光 标签的名言
名言:9

举头望月 低头思乡 明月作证 今古同心 游子归程 一瞬永恒
回到当下,即便通联如常,人们仍在中秋抬头寻月。从“嫦娥五号”(2020)取样归来,到城市天台的手机合影,同一轮月把科技景观与私密心事并置。于是李白的两句持续生长,化作现代游子的低眉与昂首。 [...]
Created on: 10/6/2025

今夜 露白 故乡 月明 游子 的 乡愁
最后回到我们自身:迁徙成为常态,节日里的视频通话仿佛新的“共婵娟”。然而,哪怕屏幕再亮,它也只是替身——真正让人安定的,仍是那句古老的信念:故乡的月最明。正因如此,这两行诗在时代更迭中持续回响,提醒我们用记忆守住光,亦以现实回应光。 [...]
Created on: 10/6/2025

月色为证 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最后,在今日,技术把“共看”推进为“共在”:视频通话、云赏月与异地同餐,让传统的仪式感获得新介质。甚至当我们仰望“嫦娥五号”(2020)取样归来,神话与科学叠合成新的月亮叙事。古老的尾联因此仍然生效——我们以更长的寿与更广的网,延展那份相守,让距离只剩光年,而情感却触手可及。 [...]
Created on: 10/6/2025

一轮明月 照彻沧海 连接远近 天涯共享 此时此心 相望不相忘
最终回到人事层面:共时若只停留于抒怀,仍嫌缥缈;唯有化作行动,才能让“天涯”也具备温度。或是一通问候,或是一盏等候的灯,都是把同频的时间延伸为可依的日常。如此,张九龄的一句起兴,不仅写远方的你与我,也提示了如何把相思经营为可持续的相守。 [...]
Created on: 10/6/2025

捧起月光 指引漂泊 踏出下一步 以诗为灯 以心为舟
最后,让余韵从唐宋延展到当下。苏轼《水调歌头》(1076)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问天之际仍不忘举杯自照。我们亦可如此:先捧起属于自己的那轮月,再让它在每个路口给出一点微光。短长相错,行者与月同行。 [...]
Created on: 9/7/2025

明月为媒 千里相望 共寄 人长久 之愿
因此,这句诗在中秋语境里被反复吟诵,成为举杯时的温柔口信:即便天各一方,也能通过同一轮月亮互致平安。自古“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即是人心常情;而苏词提供了一种更成熟的安放方式——不强求相聚,却以共享之景维系情感的“长久”。 [...]
Created on: 8/30/2025

明月之夜:渴望与限制的悖论
最后,渴望若不被命运嘲弄,需化为行动。社区互助、夜间陪行、铺设无障碍坡道与照明、改进交通与安全,乃至技术的赋能(如更轻便的助行器),都能把“想走”变成“能走”。 当制度与人心一起为他者让路,月色不再是遥叹的风景,而是共享的时间。那时,这句格言不再是讽刺,而是预告:光一亮,人人都能出门。 [...]
Created on: 8/12/2025

月光掩盖了所有的星辰,唯有最明亮的星星能幸存——J.R.R. 托尔金
托尔金经常通过自然景象描绘深奥的人生哲理。这句描写星辰和月光的语句恰如其分地呈现了他诗意化的语言风格和对自然世界的关注。 [...]
Created on: 12/7/2024

水中的月亮是一首无声的诗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常常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它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象,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水中月以无声喻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隐晦而深远的美。 [...]
Created on: 6/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