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影响
带有 #社会影响 标签的名言
名言:12

以慷慨为尺衡量成功
衡量“为他人而建”的慷慨,可从四类指标入手:第一,触达与可及性——多少人能无门槛使用(费用、许可、可达性)。第二,延续与维护——系统能被维护多久,是否存在负责的“守望者”(Brand, How Buildings Learn, 1994)。第三,外溢与复用——被复刻与派生的次数、二次创新的规模。第四,共治与赋能——是否形成自治的社区治理、培训与文档,使新人可快速上手。 当这些维度得到验证,成功便不再是孤立的峰值,而是被多人持续攀登的台阶。由此,富兰克林的标准落地为实践:以慷慨为尺,丈量真正长久的成就。 [...]
Created on: 10/31/2025

成功之衡:托举他人胜过奖杯
最后,托举他人并不等于自我消耗。创伤学者Charles Figley在“同情疲劳”(1995)研究中提醒:长期助人若缺乏复原力,会损伤同理与判断。因此,合理的边界、团队分担与休息是责任的一部分。把自我照护、同侪督导与周期性减负纳入计划,既保护助人者,也让承诺可持续。毕竟,唯有让火焰久燃,我们才能照亮更多前行的路。 [...]
Created on: 10/29/2025

以架起的桥 衡量 进步 与 价值 路径
然而,桥并非越多越好。《中庸》言“致中和”,提醒我们考量后果与比例;《论语·子路》倡“君子和而不同”,指向连接不等于同化。通往恶意、垄断或剥削的桥需要被拒绝与拆解。最终,真正的进步,是在正当目的与公共善之间架设稳固之桥,使多方各得其所,而非被迫同一。 [...]
Created on: 10/6/2025

当生命 以影响 衡量 其真正 价值 之时
因此,最有力的影响会被制度化并代代相传。罗宾逊夫人于1973年创立“杰基·罗宾逊基金会”,提供奖学金与领导力培养,把个人勇气沉淀为结构性机会。与其说这是纪念,不如说是复制影响的机制。归根结底,当我们把心力投注在拓宽他人的选择集,生命的意义便不止于经历过什么,而在于留下了什么。 [...]
Created on: 9/7/2025

关爱之心:影响他人的真正力量
最后归结起来,威尔·史密斯的话语不仅是温暖的鼓励,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我们无需因资源有限或成就平凡而自我设限,只要怀抱善意与关爱,便能在家庭、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播下影响的种子。如此看来,影响世界其实源于每个人的一颗真心。 [...]
Created on: 7/5/2025

创办组织的初心——玛丽·P·福莱特论组织的真正意义
作为早期管理思想家的玛丽·P·福莱特在20世纪初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理念。她关注集体行动、协调合作和社会福祉,对现代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有深远影响。 [...]
Created on: 3/30/2025

永远不要低估你所能产生的影响 —— 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
作为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不仅是优雅与文化的象征,也积极推动教育、艺术和公共服务。她的这句话体现了她希望人们相信自身的能力,并勇敢地影响世界的理念。 [...]
Created on: 3/24/2025

你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带来改变的人——琳达·G·麦克马洪
这句话也带有激励的意味,提醒我们,无论问题多么复杂艰难,自身的主动性和努力始终是重要的希望之源。 [...]
Created on: 1/31/2025

要有所作为,你必须与众不同 - 约翰·C·麦克斯韦
与众不同需要勇气和担当。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常常是充满挑战的,但正是在这种冒险中,真正的成长和成功才有可能出现。 [...]
Created on: 10/28/2024

历史将通过我们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改变来评判我们 - 纳尔逊·曼德拉
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活动家,他的生活和事业都与儿童福利和社会公正紧密相连。这句话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愿景和深刻的社会见解。 [...]
Created on: 7/27/2024

成功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对别人的生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 米歇尔·奥巴马
作为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她的公共服务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教育、健康和军人家庭等社会议题,这条名言也反映了她对这些事业的承诺和信念。 [...]
Created on: 6/23/2024

不要只是渴望谋生,要渴望有所作为 - 丹泽尔·华盛顿
丹泽尔·华盛顿作为一位成功的演员和演说家,他的言辞充满激励和动力。这句话旨在激励听众突破自我,勇于追求梦想和目标,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
Created on: 5/3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