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rtya Sen
阿马蒂亚·森是印度经济学家与哲学家,因对福利经济学、社会选择理论与发展研究的贡献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关于贫困、饥荒、公正与能力方法的研究强调扩大机会与公众实践、依靠集体努力实现社会福祉,与“播种并悉心培育慷慨理念以收获社会利益”的主题一致。
Amartya Sen 的名言
名言:6

以同理心 倾听 让人民塑造 更懂问题的 政策路径 实践
最后,把同理心落为制度,可循一条可重复的路径:与利益相关者共定义问题—共创方案—小规模试点—公开反馈—依据能力扩展指标评估—再分配资源。 例如,城市旧改可先用邻里走访与女性安全地图界定“可达性”痛点,再以临时战术性城市主义验证方案,配合每月社会审计与开放数据仪表板,让居民持续塑形。由此,政策不再“代表”人民,而是与人民共同生成。 [...]
Created on: 11/3/2025

以 创造的自由 衡量 进步 而非 他人掌声
最后,将理念落到日常:衡量个人进步,不妨问自己是否拥有更多时间自主、技能可迁移、表达被倾听、风险有保障、关系更平等;衡量团队与机构,关注流程透明度、申诉与纠错渠道、学习与转岗通道、开放数据与互操作性。正如《正义观念》(Sen, The Idea of Justice, 2009)主张的比较式改进,持续移除不自由的障碍,比赢得一阵掌声更能积累长久的福祉。 [...]
Created on: 10/30/2025

播种仁善 培育公德 以自由引水 以制度护持 收获福祉 共筑未来
最后,收获需要衡量与复播。超越GDP的指标应聚焦能力:健康、教育、行动自由与政治表达;阿尔基尔—福斯特方法构建的多维贫困指数(2011)为政策提供了靶点,而公民参与度与信任指数则监测“土壤”的肥力。以此为反馈,政府与社会可迭代优化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让仁善的播种在代际之间接力,最终把个人的能动自由汇聚为稳健而温柔的社会福祉。 [...]
Created on: 9/29/2025

拒绝停滞:让思想成为改变的工具
最后,工具的锋利来自迭代。将思想用于世界必然伴随误差与局限,故需要证据、反馈与修正的循环。田野实验与实践评估(如Banerjee与Duflo《贫穷的本质》2011所示)提供了一套可复用的学习机制,与森的公共理性相辅相成:先以可反驳的主张行动,再在公开检验中改良它。由此,拒绝停滞便不只是口号,而是一个自我更新的制度化过程。 [...]
Created on: 8/10/2025

以善意与理性 推动 文化 持续 向前 发展
最后,从个体到机构都可即刻实践:个人以“宽严相济”的姿态——对人宽、对证据严;组织在流程中嵌入多方审议与事后评估;城市与学校则培育争辩礼仪与逻辑素养。如此,善意指路、理性掌舵,文化便能在自省与互助中稳步向前。 [...]
Created on: 8/10/2025

采取行动的使命感 - 阿马尔蒂亚·森
这句话指出,行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时,他们才能做出有效的改变,影响周围的环境和社会。 [...]
Created on: 8/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