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保存情况和鱼差不多。——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创建于:2025年5月2日

知识的保存情况和鱼差不多。——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知识的流失与保存
怀特海将知识的保存比作鱼的保存,形象地说明知识如果不加以妥善保存,很容易腐坏、流失。就如同古埃及的纸草文献大部分消失殆尽一样,许多文明的知识由于战争、灾难或缺乏记录而遗失(见《失落的文明》,威尔·杜兰特,1935)。
不断更新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整理、传承和创新,知识才能长久流传。例如,道家的《道德经》只有简短的五千字,能流传至今,离不开历代注解和保存。失去“新鲜度”的知识就像腐败的鱼一样,被时代遗忘。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怀特海之言也揭示了知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播的脆弱。有价值的创造与发明,有时仅因未被适当记录就沦为历史尘埃。比如中国古代‘烧制青铜’的技术曾随王朝更替一度失传(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
保护与传承的手段
为了防止‘鱼腐烂’般的知识流失,社会采用了诸如书籍、档案馆、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方式。数字化保存让知识获得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机会,如谷歌图书扫描项目极大地延长了传统书籍的存续期(《数字人文导论》,马修·金西,2012)。
对教育的启示
这句话提醒我们,仅有知识积累远远不够,还需合理整理、及时分享才能真正实现‘鲜活’保存。正如近现代启蒙运动重视普及教育,让更多人具备保存与创造知识的能力(卢梭《爱弥儿》17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