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着
带有 #不执着 标签的名言
名言:12

在无期待中自由前行
最后,可用三步实践:其一,设“意向句”而非期待句,如“我将全神贯注地完成今天的训练”;其二,拆解为可计量的过程指标,如次数、时长、质量清单;其三,事后“放手复盘”——记录做得好的微处与下一步微调,而不评判结果本身。日积月累,行动更稳,心也更轻。 [...]
Created on: 11/5/2025

在不仁之中 读懂天地 公正 无私 与慈 之道
有人据词面指责其冷酷,然王弼《老子注》解“不仁”为“不以私爱累物”,河上公《老子章句》亦以“无偏私”释之,皆指向去私与中正。这与“以万物为刍狗”的礼制寓意相吻合:贵贱起于时位,不起于好恶。由是观之,所谓“不仁”乃是对私欲与情面政治的清除。 [...]
Created on: 11/2/2025

超越欲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之道
环顾现实生活,‘无欲则静’并非要全然舍弃物质追求,而是在欲望与满足间找到和谐。在信息爆炸和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更需审视自身真正的需要。通过简化生活、培养内观、减少对名利的执着,每个人都能在纷扰中找到自己的静谧空间,践行老子的智慧,实现心灵的安顿。 [...]
Created on: 7/17/2025

学会放下恐惧,迎向内心自由
由此,我们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训练自己放下。无论是通过冥想、正念练习,还是反观自省,放下并非冷漠,而是坦然接受人生的流转。正像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言,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对自我和世界的无条件接纳。当我们放下恐惧,自然能获得更广阔的内心力量以及对生活的自主掌控感。 [...]
Created on: 6/30/2025

活在当下:卡比尔对时光的思考
在快节奏与信息泛滥的当代社会,人们更容易陷入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焦虑。卡比尔的劝告为现代生活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练习正念、深呼吸和片刻停留,每个人都能在忙碌中抓住真实自我。如此,我们才能于每个平凡日子中,活出充实与安心。 [...]
Created on: 6/28/2025

丰盈中的纯净:佛陀的无私生活启示
最后,佛陀的劝诫对于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物欲膨胀、竞争激烈的现代环境下,学会不把一切据为己有,是保持内心纯洁与自由的关键。正如很多修行者所体会,放下占有欲,无论在家庭、职场还是心灵世界,都能享受更深层次的安宁与幸福。 [...]
Created on: 5/24/2025

放下成见,揭示内心真正的真相
最后,这种放下不意味着一无所知,而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可能。它是一种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实践。当我们敢于对自己说‘我还不了解全部’,世界就会不断展现新的面貌。正如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指出:“当你真正放下时,才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和世界。”这种开放的心态,正是通向真相的关键。 [...]
Created on: 5/13/2025

从追求到超越:理解痛苦的根源与解脱
承接上述观点,觉察到追求与痛苦的因果关系,便是自我解放的第一步。许多心理学家如埃克哈特·托勒在《当下的力量》中强调,专注于当下、减少对未来的执念,是走出痛苦循环的关键。因此,走向自由,并非拒绝一切,而是理解和超越追求带来的苦与乐。 [...]
Created on: 5/10/2025

无欲则刚:真正行动的本质 —— 老子
在现代社会中,被欲望和外界影响牵制是普遍现象。这一句古训提醒我们,唯有在心灵澄明、自我掌控的状态中,才能做出真正自由且有力的行动。 [...]
Created on: 4/3/2025

大道无难,唯嫌拣择 —— 僧璨
僧璨是中国禅宗第三祖,深受佛教思想影响。他主张大道的实质是人心的平静与内观,认为执着于拣择、分别心会扰乱修行的道路,因此劝导修行者要放下自我判断。 [...]
Created on: 11/20/2024

天堂鸟只停留在不抓握的手上 - 约翰·贝瑞
约翰·贝瑞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情感和心灵的深度。这句话反映了他对自由与爱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
Created on: 5/30/2024

一个好的旅行者没有固定的计划,也没有要到达的目的 - 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即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地生活。这句话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随遇而安的思想。 [...]
Created on: 5/26/2024